这里是log

农村青年“盾构梦想”安家大武汉

  • 来源:长江日报
  • 龚萍
  • 话题 坚持,值得
  • 分享

汪中忠在盾构视频监控室中查看项目的施工情况。

2007年,中专毕业的汪中忠拎着一只旅行袋和一顶黄色安全帽来到武汉。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来自荆州农村的汪中忠因为新奇而兴奋。在这座城市,他成了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的一名盾构机修工。

入职不久,他被公司派到广州一个地铁工地实习。一踏进宿舍的门,同行的几个同学扭头就走,“十个人住一个房间,里面已经住了人,洗漱、吃饭全在一起,屋子里什么味都有”。

拎着行李呆愣了好一阵,汪中忠选择留下。“心里落差肯定是有的”,但“只有工作才能赚到钱”,为了在家务农的父母,为了还在念书的弟弟。

在家人朋友眼里,汪中忠的工作算得上“高大上”——在大城市建地铁。但个中艰辛,他自己心里清楚。

作为盾构机修工,他常年“潜伏”地下修机器,有时一年都要在地下,每个月只休息几天。设备里温度常年30多摄氏度。刚接触这个工作,汪中忠闹出不少笑话:跟着师傅爬进设备,发现全是油污,等到修好设备爬出来,师傅身上干干净净,他却满身油渍。更麻烦的是这种油渍还不好清洗,洗澡时往身上抹洗衣粉,“洗完后浑身火辣辣的,火烧一般”。

广州的工程结束后返乡,工人们将舍不得喝的整箱消暑饮料,和行李一起打包带回。行李本来就重,还要再背上几十斤的水。13年之后,31岁的汪中忠仍难忘这个场景,“生活不易,更应珍惜”,这些年来,他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武汉安家落户,拥有稳定的生活。

于是,工作中的汪中忠成了人们眼中的“励志青年”:冬夜,盾构机要连夜从地面转运到地下,汪中忠和工友们徒手抬着数百斤的盾构机配件,手脚冻得红肿生疼;负责盾构泡沫剂调试的汪中忠,要一边施工一边查看泡沫剂配比,却浑然不觉双手被浸泡、腐蚀,到宿舍才感觉隐隐作痛……

汪中忠说,因为各种不适应,公司当时从学校一共招了35个人,最终只留下来10个。

如今的汪中忠,已成为管理着25支盾构队伍安全生产的盾构管理中心的一名管理人员。

闲暇时,汪中忠喜欢和同事聊过去,谈未来,“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如今在武汉买了房,成了家,女儿也快要上小学了,感谢在武汉奋斗的这些年,让我和家人在这个城市拥有了自己的‘港湾’。”汪中忠说,只有奋斗才会拥有美好生活,“当初的坚持值得”。

汪中忠工作的13年,正是国家的地铁建设飞速发展期,地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到4000公里。这些年,他转战广州、杭州、苏州、武汉、西安、南京、东莞、南通等8个城市,参与建设了10条地铁线,其中包括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8号线三期工程,“有时候出行或去外地出差,我都会选择地铁出行,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何赟)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