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有文化的东湖绿道更显魅力

  • 来源:楚天都市报
  • 话题 东湖绿道
  • 分享

东湖绿道二期工程即将建成开放,共设有20多组特色景观小品,其中有武汉人的老朋友“东湖白象”重新回归,以唤醒游人的“东湖记忆”。(据11月21日湖北日报网)“东湖白象”坐落于东湖屈原纪念馆湖畔,1974年建成,上世纪80年代,曾作为武汉的图标,在央视天气预报栏目中,与全国亿万观众见面,令人印象深刻。这次将克隆出类似规格大小白象,散落放置于二期景点当中,不仅寓意“吉象如意”,也是一种文化回归,让人触景生情,在勾起岁月的记忆中,爱上绿道、记住绿道。

有文化的东湖绿道更显魅力


东湖以大与野闻名,东湖绿道的建成,就是便于游客在健身休闲中,尽情领略东湖的大美与野趣。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中,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绿道因地制宜,略加修饰而成,很好的尊重与保护了东湖的原始风貌,可谓不动声色,不留痕迹。东湖的野趣,是天生固有的魅力,增一份则赘,减一分则损,任何画蛇添足都是蹩脚的。绿道建设的高明之处,即是因繁就简,一切人为的景观,或浑然天成,或画龙点睛,让野趣更显生机,让静谧更显宜人。

东湖野趣再美,又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就如一乡村美女,出落俗套,相见惊为天人,美则美矣,总得有个芳名吧。东湖绿道从一期到二期,所做的就是让东湖美名能叫得再响些,所付出的努力就是挖掘其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品味,这是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却又不弃原始性情。“东湖白象”的回归,与绿道驿站那些“古色古香”的站名,是如出一辙的文化回归,以文载道,思接千载,必能行之久远。“鹄梦回塘”“磨山挹翠”“湖心归沐”,绿道一期多个源自《诗经》的景观名,是60位专家反复吟哦的结晶;绿道二期则重金悬赏征集、票选58个名字,体现出对文化回归的用心良苦与尽心尽力。

有道是“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更比西湖强”,曾经的暂让,无非是人文资源上开掘不够,文化名片没有西湖擦得亮。对东湖来说,当然要缺什么补什么,其实也不缺人文资源,东湖的朱碑亭、湖光阁,都是名人的印迹;周边的无影塔、洪山宝塔、宝通禅寺、卓刀泉,南望山南麓的蛮王墓,以及省博、武汉大学等,都近在咫尺,可谓环湖皆景也,皆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处景观若少了文化味,犹如“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东湖绿道主打文化回归,即是“恰逢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文化味与野趣相得益彰,湖中风光更宜人。

一围烟浪六十里的东湖,在武汉大步迈向复兴之路的当下,文化回归正当其时。一座城市,唯有美景与人文不可辜负,愿更多的文化瑰宝被开发出来,留与江城作画图,散发诱人的永恒魅力。

责任编辑:张曦予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