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我是党员,我来干” 南湖街559名流动老党员落地开花

  • 来源:长江日报
  • 徐丹 王恺凝
  • 话题 社区服务
  • 分享

 

1815116_cbzt02_1561305021306_b.jpg

南湖街流动老党员参加宁松社区的党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6月21日早上,雨势刚刚转小,82岁的钱敏玲就穿上红马甲,来到武昌区南湖街华锦幼儿园,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护送孩子们上学。

三个星期前,钱敏玲主动到华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登记,成为南湖街第559名亮明身份的流动老党员。

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记得很清楚,“那是上月的最后一天”,老人家来的时候“穿着新衣服,佩戴着党徽”,要求“像他们一样做点事”。

钱敏玲家世特殊,大伯是共产党湖北党部早期创始人、被董必武称为“红色教育家”的钱亦石,姐夫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因此,她刻意低调,2008年从新疆回家乡定居,一直没向社区党组织报到。

但是看着一大批流动老党员、也就是“他们”在街道社区越来越活跃,她坐不住了。

从文艺舞台的明星到社区治理的主角

“让流动的种子能够生根开花”

68岁的蒋武海是华锦社区第一个主动亮明身份的流动老党员。2016年,社区组建艺术团,他被选为民乐队队长,本来只想带好孙子的他“突然觉得肩上又有了责任”。

现在,蒋武海已是社区艺术团团长。民族舞队、腰鼓队、合唱团、小乐队……艺术团不断壮大,功能也不再是自娱自乐。承包大大小小的社区文艺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社区春晚,以此为代表的“邻里文化”,已成为南湖街的品牌。

南湖街是典型的老旧商品房住宅区,所辖6个社区,由9家房地产商开发。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有人迁入,目前已达7万居民。居民流入的多,党员也流入的多,流动党员占了街道党员总数的近40%。如何让党员流动不流失、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南湖街基层党建面临的课题和难题。

尝试了多种方法后,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瞄准了流动老党员,找到了“文艺先行”这条路——利用老年人回归社会的迫切需求,先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文艺活动中来,再识别出流动党员,继而鼓励他们发挥“头雁”作用。

胡德贵就是这样被识别出来的。爱打拳爱唱歌的他参与到社区文艺活动后,很快成为活跃分子。得知他是一名流动党员,周林希望胡德贵发挥组织能力强的特长,将社区男同志号召起来组建一支特色志愿服务队。3年前,“老格子”组合成立,平均年龄68岁,时年71岁的胡德贵成为队长,16名成员,流动老党员占了一半。小区暴雨渍水,他们亲自上阵铺设简易小路;社区微改造,他们报名成为“社区规划师”;社区日常巡逻,穿着统一格子服的他们格外亮眼。

3年来,华锦社区先后有235名流动老党员以这种方式主动站出来,大多分散在29个特色志愿服务队,发挥着骨干作用。

先成为文艺舞台的明星,再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已作为服务管理流动老党员的经验在全街推广。“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胡德贵用这首熟悉的歌比喻,“老党员都有一颗火热的心,组织创造好环境,就能够让流动的种子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从岗位上的党员到居民中的党员

“他们说的小事对我们都是大事”

6月14日,69岁的程红骄傲地带着一帮老姐妹,参观所住的宝安花园小区。一块新建的篮球场干净明亮,一片被称为“格格小院”的生态基地绿意盎然。“原来是一个建筑垃圾场,臭了16年。”

干成这件事的,是流动老党员潘国樑担任主任的业委会。

64岁的潘国樑是武汉铁路局退休干部,也是一名转业军人。20年前他住进来时,宝安花园还是全市闻名的样板小区。后来两家物业扯皮长达10年,小区事务没人管,居民怨声载道,甚至堵过马路。

2015年,业委会改选,潘国樑主动亮明身份:“我是党员,我来干。”和潘国樑一起组成业委会的,是另外4名流动党员。他们挨家挨户征求小区治理意见,建立财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笔支出都由5人签字后公开,“每月公示账务报告”。

去年,宝安花园小区业委会被评为武昌区先进业委会,“有事就找潘国樑”成了居民的口头禅。

随着一个又一个流动老党员主动亮明身份,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发现他们中真正“卧虎藏龙”,不乏老战士、老模范、老专家、老教师、老干部。但这些老党员和潘国樑一样,只是把过去的身份和岗位,当作现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特长。

76岁的陈振翠,特级教师,“十四大”“十五大”两届全国党代表,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在鄂南山区执教36年,退休后来到中央花园小区带孙子,常年义务做起了社区青少年学校辅导员。

69岁的戴能宏,大学退休老师,组织关系一直在学校。现在是社区“红袖章”巡逻队的主力,“从岗位上的党员到居民中的党员,一样是‘守初心、担使命’”。

宣传垃圾分类、及时关闭单元门、为问题窨井盖拍照片……流动老党员一再强调,“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

“他们所说的小事对我们来说都是大事”,去年夏天起,居民张望贤写了二三十首快板段子,赞扬这些流动老党员。

从亮相的党员到飘扬的旗帜

“我现在离党越来越近了”

6月15日上午,70岁的杜先虎正在华锦社区服务中心顶楼的小花园浇花做清洁,浑身是汗。

“党员在人民中生了根,党的形象就在人民中生了根”,“巧姐姐”志愿服务队队员、流动老党员王慧敏看着杜先虎,深有感触。

杜先虎家是低保户,爱人曹望梅双腿行动不便。节假日,王慧敏常和其他“巧姐姐”到杜家嘘寒问暖,前年春节,还亲手编织了几双棉鞋送过去。

杜先虎言语不多,没什么感激的话,他的回应是到社区干活。社区“爱之翼”服务队去义务理发,他跟前跟后搬水摆凳子;社区义务劳动,他踩着专门买的三轮车,运扫把拖工具。

每周二上午,水域天际社区居委会二楼,“政教之声——党员干部培训大课堂”都座无虚席,70人的教室常常要加凳子。授课老师是流动老党员白秉来。

68岁的白秉来退休前是十堰市市委党校副校长,随子女迁居南湖。在一次社区活动中,社区党委书记希望他发挥所长,做点事,“政教之声”应运而生。

白秉来不是把大课堂当“一点事”来做,两年多来,光教案就写了19本。教案里,党的理论和时事热点紧密结合;课堂上,穿插着红歌、小品和三句半;课余时,还带着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到哪讲到哪。今年5月上旬,白秉来胃溃疡发作,住了3天院就带着8种药回家备课,“‘扫黑除恶’的专题党课早都定好了”。

“白老就是一面流动的红色旗帜”,水域天际社区党委副书记游红熟悉不少白秉来的粉丝:一位老人听了几次课,自愿签订器官捐献登记表;23岁的社区工作者姜菲燚听课第二天就交了入党申请书。

74岁的高维和退休前是一家单位的技术员,“不图什么”,没想过入党的事。这几年,在几位流动老党员的影响下,经常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6月10日,他郑重地向华锦社区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越为人民做事,我就越想成为其中一员,我现在离党越来越近了”。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