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红色引擎工程”让古城焕发新风采

  • 来源:长江日报
  • 话题 红色引擎古城
  • 分享

  黄鹤楼街位于武昌古城的核心区,“天下第一楼、长江第一桥、首义第一枪”均在此汇聚,独享区位优势的同时,也面临辖区房屋老旧等因素的制约。如何让老城区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展现新气象,让外界感受到“老武昌”的新时尚,是街道主政者的一道新课题。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红色引擎工程”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在当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下,武昌区黄鹤楼街党工委、办事处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结合“八个红色”的核心内容,根据辖区优势重点打造了“红色四号”、“三红三惠”、“九龙共建”等一系列党建特色项目,全面推进十九大精神在各项工作中的落实。

    黄鹤楼街通过健全“街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构架,做好区域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凝聚服务群众,巩固基层基础,全力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百米”,通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党建引领古城的区域化发展新时代。

黄鹤楼街因千古名楼黄鹤楼而得名,同样也因这座名楼而限制了发展速度。该街道大部分区域都处在黄鹤楼俯视线范围内,片区内严格限制建筑物、广告招牌的高度,导致辖区建设速度缓慢。另一方面,黄鹤楼街地处武昌老城区,住宅小区老旧房屋多,存在道路拥堵、停车位不足、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

    新时代就该有新作为!黄鹤楼街始终把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首要奋斗目标,努力通过党建引领区域化发展。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规划优化长江主轴,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黄鹤楼街党工委、办事处抓住长江主轴规划、武昌古城复兴建设的契机,依托黄鹤楼的历史地位、老武昌的文化底蕴、武音的艺术活力,集艺术、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身,打造三个特色街区,力争让武汉人感受“老武昌”,让外地游客发现这里的“新时尚”。

    街道将依托黄鹤楼、首义文化旅游区,挖掘八卦井、梳妆台等饱含历史意蕴的地名遗址,创造性地利用文化元素,唤醒传统老武昌街巷的活力,打造“礼敬文化、留住记忆”的历史风貌旅游街区,力争成为“武昌会客厅”。

    街道将立足辖区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基础,支持省人民医院、市三医院“医教研一体化”建设,推进药品零售、医疗器械、健康养生等产业的链式发展,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升级,打造“服务周边,辐射武昌”的医健产业集聚街区,力争成为“武汉医疗站”。

    街道将发挥武汉音乐学院和音乐街的辐射作用,依托即将建设的8万平方商业街区,综合艺术培训、乐器销售、特色餐饮、文化项目等商业业态,打造“品味艺术、乐享生活”的时尚音乐休闲街区,力争成为“华中音乐谷”。

    吹响“红色四号”

    全面激发党建活力

    为推动辖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黄鹤楼街党工委、办事处在辖区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提升党员形象,吹响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群众的号角,全面激活党建活力,引领区域化发展新方向。

    如在花堤社区,就开展了“红色四号行动”——党员服务号、支部先锋号、书记征程号、社会集结号,将社区各支部书记培育成“红色头雁”,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为辖区居民办实事,提升党组织在党员群众间的信任度。

    吹响“党员服务号”,网格支部书记带头对支部每名党员开展一项微服务,结合自身优势及党员需求,提供推荐就业、送学上门、代办服务、定期关照等服务。吹响“支部先锋号”,各网格支部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支部活动,支部间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成效、学习形式比拼交流。吹响“书记征程号”,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带领支部书记入户大走访,既拉近与党员群众间的距离,同时更深入了解党员生活思想状况。吹响“社会集结号”,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今年10月,黄鹤楼街就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捐赠活动,将数百件优质衣物和家用净水器,悉数发放到辖区内的精准扶贫家庭。

    此外,黄鹤楼街着力培育“红色头雁”。按照“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实施社区“领头雁”计划,选送社区“两委”成员参加区“领头雁”培训班。发展党员积极分子,精心培育优秀后备人才,做好传帮带工作,考核提拔优秀社区专干为社区专职副书记。

    激活“红色细胞”

    志愿服务成靓丽风景

    黄鹤楼街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志愿者队伍品牌建设,创建特色志愿服务组织,多措并举,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建成了服务功能多样、发挥作用明显、覆盖范围广泛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全面提升街道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成立于2014年的“老兵志愿队”在黄鹤楼辖区无人不晓。如今,这支队伍从当初的15人发展到50余人,工作范围也从最初的护绿发展到马路文明劝导、义务指路,参与街道和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并在节假日向黄鹤楼周边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折页、拾捡垃圾、清理共享单车,做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今年6月28日,在黄鹤楼街庆祝建党96周年的党员大会上,54名身着红色衣服佩带志愿者袖标的老党员走进会场,一支“党员义务巡逻队”正式成立。四个多月来,巡逻队走上了规范化、常态化。队员们统一着装,行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谁家晒衣架坏了,哪里下水道堵了,哪里垃圾箱需要清理,巡逻队已然成为社区与居民联系的桥梁之一,成为社区事务的管理者,平安和谐的守护者。

    退休老党员骆鑫国自2014年武汉市首次创建文明城市时起,就成为了体育街与彭刘杨路交叉口的一名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在武汉市全市路口评比中,骆师傅所在的岗几次评为全市第一,当班岗上从不抽烟、不离岗、不闲聊,一心一意守护路口的交通,成为武汉文明形象代言人之一。

    在黄鹤楼街,这样的“红色细胞”还有很多。街党工委、办事处不断发展壮大群众骨干队伍,培育志愿者骨干力量,并积极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98个社区服务岗位,结合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党员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黄意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