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这建筑很耻辱,耗资1.2亿也还终是“烂尾”的命

  • 来源:武房网
  • 绵阳
  • 话题 张之洞建筑
  • 分享

今天我们来给武汉这座城市打打差评,说说“张之洞博物馆”,这投资1.2亿还没“吃饱”却要被丢弃的烂尾楼。        下公交车往回走200米,遥远处你就会看到这栋别具一格的建筑,它像一艘船非常显眼,看到他就知道那就是张之洞博物馆。可走在路上,心中还是有疑问“这就是那个张之洞博物馆吗?感觉不太像啊”。

1.jpg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它仅仅只具备博物馆的外形,博物馆周边该有的配套设施它统统都没有,茂密的植被所供有生态环境、供行人行走宽阔的广场。取而代之的是周边还在修的高架桥、紧挨着破旧的店铺门面,这些不太适宜的配上当天暗灰的颜色,都为这烂尾的博物馆更添颓败。

而馆周边一印有“万科”字样的责任牌孤零零放在道路一侧未被撤走,上方还写着“汉阳区建管站监制”字样,昭示着万科曾是这个项目的开发商。政府出力+万科出资,单是这两座大山的护航就能预测未来张之洞博物馆定前程似锦,可实则不然。

2.jpg


时间拨回博物馆筹建之时,那时还是2008年,王石和时任武钢掌门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开发汉阳铁厂。王石作为一个外地商人,对武汉的历史遗产还是很负责任,花了2000万美金,请建筑大师李布斯设计张之洞近代工业博物馆,其整改方案更是出自德国大师约亨姆.约旦(操刀过鲁尔区一些旧改项目)之手。当时出世了几套方案备选,但考虑到历史文化传承之意,决定不废掉汉阳铁厂本来模样做出翻新,但这也意味着其设计和施工难度升级。

3.jpg

从上效果图能看到其施工复杂程度可见一斑,据说甚至超越鸟巢。它是全钢结构建筑,外立面不锈钢板全部来自德国进口,外形也是借鉴中国古文字元素。最有意思的是外立面使用钢材镜面,在周围配套的生态环境完善后,树、蓝天、人自成一景倒影在建筑外立面,形成有趣的互动。

历史文化传承+傍水的自然天赋+国际大师设计就是它对外的金名片。听起来这蓝图是很美,事成后必成武汉新坐标,然而猜中开头没猜中结局。它废了,成为了撂在月湖边上“僵尸楼”。

4.jpg


但建筑死了,馆藏品还“活着”。可移居哪处了?

再问了周边的商铺老板后,他们说你往回走200米处就会看到一道牌坊,那就是博物馆所在地了。在我走了大概8分钟就到了,给大家伙拍了张图,这就是博物馆正大门入口。图上那牌坊右下方,有一行字“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要是你不注意或许都将无缘这本应放在斥资几亿大工程博物馆内的馆藏品。

5.jpg

进大门右手边就是博物馆,这里还有一道门,门的上方有金色艺术字体做的“张之洞与涵养铁厂博物馆”几个大字,是用繁体字书写,其原因似乎也是为了增添历史沉重感。但在你站在大门前拿起相机准备拍照作纪念时,你会发现手机镜头下对准的虽是那金色字体,可更吸引你的是那后方蓝色店铺下“物资有限公司”。面对此景,我能想到的两个字:讽刺。

6.jpg

在往前走到头,就到了目的地。旁边是“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工牌,靠在这枯藤老树上。当时心在想不知道要是一阵大风刮来,这牌会不会倒。

7.jpg

博物馆门口的铁门像极了乡村大院的铁闸门,很有年代感。

8.jpg


而真正进入到馆内你才发现,之前给你的震撼都不是事儿,因为你惊慌的是全部的馆藏品竟是用“巴掌大”空间陈放,站在在张之洞雕像旁,你就能看到这萎缩了几百倍博物馆的全貌。场馆内给人设计的感觉就是“我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儿,你也不要太介意将就看吧”的肤浅。1.2亿工程都还需1亿才能完工的工程和这50平方米的蜗居地,这落差看的人心酸。

12.jpg

但换种角度想,这种肤浅是否也是在告诉前来参观游客“这只是中转地,不久我就要修好那工程了别太伤心”安慰语。但这念想是否真能实现,真是一个谜。

可转头想想,那栋迷之建筑被废弃的原因究竟何在?在我查了网上相关媒体撰文后,发现其废弃原因有二:

1、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求严格,使得建设费用超出预算,原预算8000万元,现在超过2亿。该项目是2012年动工,2014年8月停工,当时已经花费了1.2亿元。那时场馆外形已修葺完毕,但内部未动丝毫,要对外开放还需再投入一亿。但这一亿谁出呢?

2、博物馆建成后,每年几百万的运营费用让投资方有所顾虑,担心不能回流。

不止被废弃,更令人抱憾的是武汉与卢森堡国家博物馆原签订的合作办展协议也被迫一再延期,别人百年企业捐赠的广场雕像,被迫搁置在武汉的生产厂家,就这样积灰一直放着,暴殄天物。

以上两点暴露出一个问题——如何投资、建设、管理这公共项目。

公共项目是一城市对外宣扬文化的窗口,它理应是由政府操办,但政府力不从心,要一手包办不现实也不专业,所以另辟蹊径开放投资渠道,服务外包就是政府唯一选择。但在逐利是图的年代,谁愿意花钱打水漂,若你这公共项目事后无法盈利又有谁愿意投资,所以我们回到了这公共服务建设中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公共项目低利甚至无利与市场主体逐利的矛盾究竟如何缓和?而这也变相的导致了张之洞博物馆继14年8月停工后这2年半的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武钢高层变故如今与宝钢整合、万科的突然抽身这些的确都无法预料,但公共产品的开放理应就是要考虑所有存在可能性。所以,在选择恰当市场“合作”主体,不仅仅要看其意愿、资质、能力、还要尽可能考虑到市场的变动情况做出相应预案,确保投资方不会擅自离场。否则,这锅到最后只会由政府来背。

322.jpg

临走前,还是走回去看了看这栋建筑。在见到这干枯的树枝、随处可见的垃圾,施工所需材料配上那后方耗费1.2亿被围墙围起的半成品这一幕时,就拿手机拍了下来,不是因为记录,是认为有必要。因为这未必就真的是“张之洞博物馆”结局,毕竟政府会更加成熟,博物馆的历史问题终究回解决,但想知道的是离改写还有多少年要走,现在是2017年3月,静等吧那一天。

责任编辑:黄意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