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武汉要在产业革命中形成颠覆性成果

  • 来源:长江日报
  • 话题 武汉产业成果
  • 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周济: 工业立市是武汉重要优势

武汉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把制造业摆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制造立市、制造强市。

城市发展还是要靠实体经济,把这个东西抓住了,整个城市就有了动力、就有了活力、城市建设就有了方向。现在全世界经济发展非常困难,中国也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武汉下行压力虽然也很大,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好的,就是因为制造业优势。

我很赞成武汉着重抓三个新兴产业(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不要做太多了,我们的力量也不足以在每个方向都领先,重点一定要突出,把我们优势发挥出来,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做最有可能走到世界前列的东西。

比如新能源汽车。汽车本身是武汉的产业特色,再加上武汉的智能技术、车联网、智慧城市在全国也走在前头。新的产业正在兴起,整个交通系统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地方武汉要抓住产业机会。

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要给予更大的重视,经济能不能稳得住,当下主要是现有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盘活巨大存量市场。比如汽车零部件,现在正在重大的转型升级过程当中,没抓住,十年之后没有竞争力了。

武汉制造业要走在全国前列,做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基地,世界级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原校长、院士黄伯云: 产业革命中做出具有颠覆性的东西

历史上,武汉一直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过了89年,武汉依然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基础,在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方面,有非常强势的基础和优势。

比如今天我看到华星光电的柔性屏,手机屏幕可以折叠,原来以为只是想象,现在觉得离想象近多了。今后,手机、电视卷在手上就可以带走了,这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

一场产业革命将要发生,会有很大的影响,武汉已经站在很超前的位置,要做出一些创新的东西,具有颠覆性的东西。

武汉的传统制造产业有很好的基础,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要做的。切不可抛弃传统产业,不但要做,还要花大力气做。比如武钢,虽然现在面临很大挑战,但不是说不要了,要发展中高端钢铁。比如大飞机的起落架,我们就是拿不出需要的钢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院士冯培德: 冲着最先进的方向跑过去

当前,产业发展瞬息万变。过去比较红火的企业,可以红火50-80年,现在只有20-30年,甚至有的只有10年。诺基亚没有犯什么错误,但说垮就垮了。

不管是企业还是城市,在竞争中往前跑的时候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莫名其妙掉了队,所以,必须冲着最先进的方向跑。

武汉应高度重视颠覆性的技术,选择若干项目和领域,创造出国际领先的产品和企业,武汉具备这个条件,对国家来说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先进制造业正在与互联网融合,美国的谷歌,本来是信息产业,现在做无人驾驶汽车去了,通用电气是做制造的,现在在做工业互联网。跨界已经成为趋势,固守本业,可能将来无法参与竞争。未来的制造业,设计、制造、服务将趋于一体化,比如汽车和飞机制造,飞机一上天,汽车一跑出去,数据就回来了,实时监控设备健康和运行表现,并可随时进行优化。

中国制造需要在这个方面取得经验,武汉可在这方面开展试点,前景非常广阔。

国家院参事、国家质检总局原工程师张纲: 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上突出标准引领

我人生的三分之二是在武汉度过的,武汉是我的又一个家乡。

当前,谁注重实体经济建设,谁就能赢得城市竞争。谁攻克产学研转化的难题,谁就能获得先机。

武汉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咬定“工业强市”战略不放松,务实地启动了“工业培增”计划,到现在仍在享受这一战略的甜头。

目前,标准创新已成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领域之一。武汉有许多尖端的产品和技术,如华星光电的柔性屏,应将标准引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000年,中国提出的3G标准(TD-SCDMA)被批准为国际标准,融合了972项中国标准,直接拉动的GDP在6000亿元以上,这就是标准的力量。

还有一个反面案例,中国曾提出“WAPI”作为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但最后,“WIFI”掌控了全球市场,败就败在标准上。 

武汉要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上来看待标准引领、创新,并打造制造业的检测高地。这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很多领域都对检测有需求,可以支撑、引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武汉还应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叫响武汉制造。

武汉大学原校长、院士刘经南: 武汉应发展自己的智库

今天看了一批武汉的工业项目,它们周边的环境未来将会非常好。作为武汉人,我非常欣喜。

未来,武汉制造业会产生一批新的颠覆性技术,产生新的业态和工作岗位。绿色、智能、泛在,武汉制造业的发展应该把这6个字融进去。

智能制造,最智能的还是人的大脑。武汉有人才优势,问题是怎么样聚集起来、发掘出来,支持武汉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智库。

比如,武汉有很多院士工作站,他们是有能力,但在各自单位很忙,要想一些方式、形成一个机制释放他们的能力。比如给一个问题,集中起来开开会,给一些项目,让院士把全国的资源集中起来,对整个武汉的规划发展、产业布局进行咨询研究。

“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时间只有3年,很短,必须要形成鲜明的经验。武汉要有颠覆性的东西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院士段正澄: 要把智能制造提上议事日程

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而不仅是制造大国。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很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诸多努力。2014年,德国人均收入4.8万美元,我们只有7000美元。两国制造业差距也不是一般的大,中国制造业要补课。

我在华中科技大学从事机械制造研究,对这个领域比较了解。我从事的行业,数字化水平还相当低。数字化本身不是为了解决自动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质量稳定性的问题。智能化一定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课不补,后面比较难办。

建议武汉一定要把智能制造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工厂,在某些环节上,在制造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并取得经验,进行推广 。

武汉近年以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生活在武汉,深有体会。发展是硬道理,现在的发展与过去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不创新,质量就上不去,环境、材料、人工的消耗就下不来。

日前,中国工程院专家组到武汉实地考察评估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在东湖宾馆,10多位院士、专家为武汉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院士专家们一致同意武汉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他们认为,武汉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具有强大优势。

专家建议,武汉要继续把制造业摆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选择优势领域,做最有可能走到世界前列的东西,并对产业形成颠覆效应,把武汉打造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基地,世界级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一场产业革命将要发生,会有很大的影响,武汉已经站在很超前的位置,要做出一些创新的东西,具有颠覆性的东西。”院士专家表示。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副院长、院士余少华: 注重培养重量级的跨国大企业

5年前,中国工程院布局“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那时还只是个概念,如今“中国制造2025”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并进入试点落实阶段。

“中国制造2025”抓住了我国制造业战略转型的痛点和产业升级的难点,是武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绝好机会。上下合拍,武汉会做得非常好。武汉产业基础非常好,最早是张之洞的汉阳造,为武汉制造业打造了非常好的基础,如今传承到我们这一代。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汉行动能力特别强。当初武汉建设“中国光谷”,产值只有10几个亿,给光谷定了个目标1000亿,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实现,而现在光谷的企业总收入已经超过1万亿了。

武汉应多培养重量级的企业,特别是世界性的跨国大企业。美国是世界制造强国,为什么这么厉害?就是因为有几十家世界级的跨国制造企业,德国、日本也是一样。非洲、南美、中东为什么不行?就是因为没有像样的企业,青岛有海尔、深圳有华为,武汉要在新兴产业方面培养企业,这是试点示范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 掌握核心技术、元器件以及制造装备,武汉制造基础雄厚,手上有一大把好牌,打什么好?我认为,应打别的城市、地区很难做到的牌,这样试点示范才有意义。

初步分析,到2025年,中国应该在通信装备 、轨道装备等几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一。武汉要通过创新,探索一种路径,把光电子信息产业,加上一两个细分产业,打造成引领世界发展的产业。

武汉制造要掌握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如芯片等,并集成核心的制造装备。掌握这三个核心,就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在从跟随发展,走到并行发展,并在某些方面领引发展。未来,武汉要形成高端人才聚集地,除了引进资金、项目、产能,更重要的是引进高端人才,并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创新平台。武汉要培育至少一两个国际数一数二的领军企业 ,如果在一个大的产业,和一两个细分产业取得成效,一定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教授董景辰: 打造“武汉制造2025”标志性成果

武汉要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到底示范什么?

我们看了武汉的产业基地,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来武汉来,这么多人留在武汉?这里面一定有共性的东西。武汉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这一点对全国城市具有示范作用。

武汉的创新资源丰富,科技成果很多,要提炼若干标志性的成果,作为“武汉制造2025”甚至“中国制造2025”的成果。这些成果必须在技术上位于国际前列,乃至前三位,对行业来说具有颠覆性,并且已经产业化,比如折叠屏幕。

“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每年了解都有多少个标志性成果,有的城市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么多的成果,但武汉有。

另外,智能制造对传统的转型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应该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也是2025的主攻方向。

责任编辑:张曦予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