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武汉作为

  • 来源:未知
  • 话题 武汉食品安全
  • 分享

新城区全面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田间地头实现生产标准化监管全覆盖

田间地头是食品安全的源头。自2014年底起,我市新城区启动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以此为载体,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确保了城市“菜篮子”安全。

截至目前,江夏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蔡甸区、黄陂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以来,市级开展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测,综合合格率达99.9%。农业部三次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2%。

全市连续11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成

创建以来,通过农业系统机构改革,我市建立起“监管执法以区为主、市级监督统筹、街(乡镇)协助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体制。

全市72个涉农街(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靠农业服务中心,配备了街(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和村级协管员。

在蔡甸等一些新城区,农产品检测范围涵盖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环境等10大类、102项,检测手段由定性检测向定性与定量检测并重转变。

以监测、监管为基础,全市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统计显示,全市累计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61万亩。市级示范企业建立农残检测室,产品逢出必检,并带二维码销售。

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665个,其中“江夏子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

从种养殖到收购贮存运输全环节监管

从一粒种子下地,到长成果实进入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链条长、内容多,也给监管带来难题。为此,我市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牲畜屠宰、生鲜乳收购、运输、农药经营使用、兽药生产经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肥料生产经营使用、农业检测、农业执法等方面监管的制度。

在田间地头,我市加大对产地环境,农药、兽药等投入的安全监测。今年以来,市级监测农产品生产基地水样、土壤样上百次,合格率100%。对韭菜、芹菜、豇豆、藜蒿、草莓、生鲜乳、鸡蛋等重点产品加大监测力度。针对夏季用药高峰,全市增加了监测批次和频次。

在农产品收购、贮存、运输环节,各区建立生产基地农产品收购或送货人员、贮存仓库和运输车辆监管名录,制定农产品交货查验、档案记录、自查自检和无害化处理等制度。不定期督导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惩处违规违法行为。

作为一

工商︑城管︑食药︑农业︑卫计等多部门齐抓共管

417家农贸市场大力治理 ﹃脏乱差﹄

我市农贸市场几百家,基础设施“老、旧、破”严重,多数农贸市场存在保洁人员少、清扫不及时,给排水、垃圾容器、鲜活水产品宰杀售卖和熟食销售“三防”设施不全,市场外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店面标牌破损,建筑物乱搭乱建等管理问题。

创建以来,我市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工作纳入全市“大城管”体系,工商、城管、食药、农业、卫计等11个部门通力协作,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范管理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全市417家农贸市场实现治理规范全覆盖,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农贸市场设施齐全了

摊位分区了

武汉的农贸市场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当时条件制约,普遍存在建设起点低,市场设施简陋,光照、通风、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地面硬化、公厕建设、交易摊位、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场基础设施多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这些均是食品安全危险因素。

2014年起,全市农贸市场新一轮提档升级启动。

江岸区唐蔡路生鲜市场改造升级后,整个市场的鲜肉、水产摊位全部升级改建成门面经营。特别是水产品销售,改变了以往的地上宰杀、污水漫溢的状况,经营户都配置了自带垃圾桶的杀鱼操作台,鱼池加装10厘米高的玻璃围护栏,防止水花飞溅。

此外,豆制品摊全部配置透明冰柜。水果摊位、蔬菜摊位、干咸门面分别安装了8厘米高的隔断玻璃和30厘米高的隔离墙;按照国家二级公共厕所标准重新装修了厕所……整个市场不但干净敞亮,而且通风良好,异味全无。

通过2年多的升级改造,统计显示,目前,全市417家农贸市场全部实现提档升级。

11个部门通力协作规范管理

以“干净整洁、安全放心、文明规范”为目标,农贸市场实现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作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牵头部门,市工商局积极承担,组建专班,加强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考核,先后实施考核奖惩、驻场制管理、活禽宰杀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同时严管市场经营秩序。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直接入口和卤制品、豆制品等八类不适合清洗食品进行规范,制定管理细则,让农贸市场在规范改造中有标准可依。

农业部门督促、指导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按规范设置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监督市场进行农药检测公示,巡查检测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更新及时。

城管部门加强对市场周边的整治,保证市场周边良好环境秩序。督促农贸市场店铺标牌统一整洁;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环卫设施齐全,公厕达到二类标准;各类经营摊点备有加盖的垃圾收集容器,有专门卫生管理部门、专职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

市卫计委布置超常规消杀,确保市场内没有老鼠、苍蝇、蚊子、蟑螂。

如今,硬件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市场内“摊前三包”、垃圾清运定期保洁,市场外“门前三包”、取缔占道经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农贸市场蔬菜总合格率达99.5%。集贸市场加强了病媒生物防制,全市已禁止在三环以内从事活禽现场宰杀经营活动。

作为二

各区攻坚管好“三小” 小餐饮小作坊集中生产经营规范管理

作为三

在全市食品监管对象中,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占大部分。以硚口区为例,该区有小型餐饮企业2512家,占全区餐饮服务企业的86.3%。

如何管好小餐饮、小作坊、食品小摊贩,成为保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的关键一环。

建设小餐饮便民服务区集中监管

我市连续三年开展小餐饮规范整治,同时,持续多年开展小餐饮便民服务建设。在学校周边、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规范设立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将小吃店、烧烤店、流动食品摊贩引入集中经营。小餐饮便民服务区面积必须在200平方米以上或集中经营者15户以上,并配备小餐饮服务所需设施设备,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并实行集中经营和自主管理。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20个小餐饮便民服务区。

硚口区的站邻社区,方圆800米范围内,聚集着市十一中、崇仁路小学等4所学校,周边聚集的饮食摊点,成为上万中小学生的“校外食堂”。

早在2014年,硚口区政府和街道就出资约50万元,在站邻社区兴建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拆除商户们私搭乱盖的雨阳棚,将流动摊贩“请”进门店经营,并规定所有门店均使用便于清洁的不锈钢灶具,配齐冰柜、消毒柜等必备设施。区里还以奖代补,对升级的餐饮门店给予奖励,每年约有10%的商户获奖。如今,这里的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幅增强。

小作坊告别打游击变成“正规军”

位于武昌区武泰闸的“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由14个豆制品小作坊集合而成。这里每个小作坊的工作间前,都放置着高达60厘米的防鼠板,地面干燥整洁,木压板、塑料清洁桶和大型豆制品制作机都清洗干净并进行了消毒处理。

“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总经理张登文介绍,以往小作坊的生产环境不好,没有“合法身份”,遇上检查只能“打一枪换个地方”。如今集中管理,生产环境好了,有了营业执照,每个生产者也办理了健康证,再也不用打游击了。

目前,武汉市已建成能吸纳百家小作坊规模的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园5个,并对厂房的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等划出硬杠杠,引导小作坊从“打游击”组团变成“正规军”。

除了抱团发展,青山区、江汉区、蔡甸区等都通过系列举措推动小餐饮及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的提档升级。占全市小作坊总量近一半的黄陂区,以奖代补,引导辖区内的小作坊添置防鼠板、灭蚊灯等硬件设备,提升厂房的食品安全水平。据统计,全市372家食品小作坊已完成提档升级。

如何不让餐厨废弃物流入餐桌威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日前从市城管委获悉,我市已建起覆盖全市的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和管理制度,对全市的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并对整个过程严格监管。

据了解,早在2011年7月,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开启了餐厨废弃物管理利用的体系建设。2016年6月,我市出台《武汉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

根据规划,我市将分2批建设5座餐厨废弃物处置厂,每日将能处理200吨规模的餐厨废弃物。目前汉口西部和武昌地区的2个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其他项目正在紧张的筹建中。

目前,各区基本完成了以城管部门为主的收运队伍建设,对全市的餐厨废弃物采取直运方式,即有专用收运的车辆从餐厨废弃物生产点直接收运送往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各区配置餐厨废弃物收集容器24400个、收运车辆634辆,安装油水分离器200个,安装油烟分离器200个。

此外,市城管执法督察总队已成立了督查中队督促各区开展餐厨废弃物执法,各区基本明确了执法负责人、联络员,相应制定了执法方案,逐步组建了执法队伍。

未来,餐厨废弃物收运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软件平台即将上线调试运行,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行使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揭开厨房的神秘面纱 “明厨亮灶”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作为四

揭开厨房的神秘面纱,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2014年起,武汉市开始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工程。

餐馆门口现场直播后厨实况

在洪山区珞珈创意体验城进餐,消费者会发现,这里的餐饮店竟清一色在门口设立电子屏,直播厨房的一举一动。珞珈创意城共34家餐饮店。今年5月,这些餐饮店全部在厨房的加工、切配、烹饪及餐饮具清洗消毒区等关键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并在店门口统一设立显示屏,直播后厨实况。

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武汉珞瑜路分公司负责人罗荣坦言,由于后厨的情况被放在门口现场直播,商场过道俨然成了“擂台”,食客扫一眼,就知道谁家厨房更卫生。厨房卫生成了活广告,商家们也暗中彼此较劲,甚至在店门口搭设展台,展示自家用的油、芝麻、鸡精等食物原料。

截止目前,武汉全市“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总数达6000余户,形式不局限于视频监控,还包括玻璃幕墙模式、矮墙隔断模式、网络厨房模式。

我市推进“明厨亮灶”,一是政府投入,示范引导,对全市68家承担重大活动较多的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改造,先行先试,引导带动其他餐饮单位;二是动员餐饮企业主动投入资金实施“明厨亮灶”,在餐饮单位新建或改建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第三方公司参与“明厨亮灶”信息公示。

“明厨亮灶”不仅让消费者吃得明白,也提升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所有实行视频监控的餐饮店,监控信息全部实时传至系统后台,视频内容将被存储一个月。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随时登陆查看辖区餐饮店的厨房实况,并调视频回看,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用“明厨亮灶”为“农家乐”提档升级

当传统的农家柴火灶遇到现代化的厨房视频监管系统,会发生什么?在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的农家乐,不少餐厅厨房安装了“明厨亮灶”设备,可全程查看厨房情况。带来的成果不仅是食客吃得更放心,还有村民收入倍增。

在小朱湾“万里香农家菜馆”里,20余平方米的厨房干净整洁,既保留了受游人欢迎的土灶,又有现代化的操作台。厨房顶部两个高清摄像头,每天从早10时到晚22时,自动开关,不间断记录厨房的情况。与此同时,二楼餐厅里,食客可以通过屏幕同步观看厨房的操作情况:操作是否符合流程、厨房卫生是否达标、食材是否新鲜都能看得清楚。

除了查看厨房实时状况,食客还能通过该设备,手动查阅这家餐馆的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健康证等信息。厨房使用的各项原材料、调味品也可通过该设备追根溯源。如果这家餐馆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处罚,屏幕上会有显示。

据江夏区五里界街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胡万里介绍,明厨亮灶设备由政府出资筹建。饭店老板娘周永珍说,装了“明厨亮灶”后,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尤其是回头客多了。家庭年均收入从不足5万元,到如今超过50万元。

为帮助村民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吃得放心,江夏区食药监局将现代化的“明厨亮灶”设备引入农家,受到欢迎。该区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在辖区所有餐厅推广这一设备。

《厨房现场直击》打造汉版“明厨亮灶”

除了这些常规的“明厨亮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打造了一款汉版“明厨亮灶”。

从2014年9月1日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武汉电视台,共同录制《厨房现场直击》节目,对江城的餐馆厨房进行突击检查,通过镜头把一个个餐厅的后厨和执法过程呈现在广大市民眼前。不虚美、不隐恶,对于受检单位的亮点和问题,一并给予肯定和曝光。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300余期,报道武汉市300多家餐饮单位。许多观众给节目组打电话,提供报道线索,还有餐饮企业自查自纠,主动邀请监管部门上门指导,邀请市民到自家后厨挑刺。

去年4月1日,市食品药品执法总队在对某餐厅的执法检查中,发现后厨存在天花板吊顶多处脱落、食品操作台和餐具有鼠迹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监督意见书,责令该公司整改,武汉电视台记者对整个执法过程进行了跟踪拍摄。当晚,武汉电视台《厨房现场直击》节目进行了报道,该报道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视频在腾讯网的点击量达84.6万次,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餐厨垃圾回收

作为五

推广“食安险”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检测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汉阳区:

农贸市场

装上视频监控系统

技术支撑为食品安全把关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形成网络

江夏区:

建立农产品

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

食品质量监测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支撑,我市形成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在市级层面,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分别承担全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行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任务。我市还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武汉分中心,在市疾控中心建设“食源性疾病病例网络直报系统”。

在各种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也全面设立。

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食品检测站

一根茄子,取表皮10余块;一个萝卜,连皮带肉削走一块;叶类蔬菜,被剪成小方块,泡在溶液里……在黄陂区四季美农产品检测站,工作人员通过取样,进行抽检。检测站门口显示屏上,滚动显示蔬菜农药残留的抽检情况,蔬菜名称、产地、商户的档位等信息一目了然。

四季美、白沙洲和皇经堂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每日供应市民70%以上的食用农产品。不仅如此,白沙洲市场还是区域性食用农产品交易中心之一。

为了保障市民的餐桌安全,2015年,三大批发市场建设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被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

当年10月,三大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检测站对蔬菜、肉制品和水产品实行快速检测,特别是对高风险品种进行重点检测。一个食品样品从开始处理到出结果,全程不超过1小时。检测合格后,食用农产品才分销到城区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检测不合格农产品及时处置,严防其流向市场。

三大市场监督检测结果实时公布,检测数据传输到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目前检测累计品种覆盖率达到90%左右。

城区集贸市场快检站实时检测

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是食品上餐桌前最后一个环节。江岸区投资147万元率先在全市建起10所快速检测站,每日实时检测来自集贸市场和超市里的生鲜、熟食,为食品安全最后环节把关。

据介绍,每个快检站设有10-20种检测设备,通过与不同化学试剂的反应,大约可检测60-70种食品的安全性能,如瘦肉精含量、农药残留等。快的如检测食用油过氧化值,通过专门的检测仪器,仅需2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果。慢的如瘦肉精检测则1小时内出结果,

成立快速检测站优点在于准确及时,发现问题更快速,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江岸区约有40家集贸市场和20多家超市卖场,快检站每年将完成这些地方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上万批次的检测。

本月末,全市7个中心城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建成100家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快检室,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工作。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采购了一批新型检测设备,对全区农贸市场的检测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搭建了区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监督平台,让区内生产企业和生活的市民吃上满意放心食物。

18家哨点医院构成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从市卫生和计生委员会获悉,在设立覆盖全市60种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点基础上,我市将筹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对开展的各项风险监测进行质量管理。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开始,我市开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多层次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一方面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和功能区的以18家哨点医院(其中,综合性医院11家、社区医院7家)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另一方面在5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网络直报系统”监测。

目前,我市共开展监测的食品共计50余种,基本覆盖全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获得各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10余万个。目前,我市设立了覆盖全市的60个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点,今年已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11大类25小类共2181件样品,所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非法添加物等六大类。

通过对社区开展食源性疾病及其负担调查,初步估算我市食源性疾病年发病率在5%左右。同时,针对监测出的食源性疾病,展开一系列专项监测,如病原学监测,以追踪高危险食品,排查隐患。

农贸市场小、散,治理后极易反弹,长效监管不易。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以来,汉阳区率先在全省建立农贸市场食品监控管理系统,在32家市场建成视频监控系统,为长效监管打下基础。

汉阳区工商质监局局长赵书堂介绍,“过去管市场,主要是靠‘人海战术’,现在只需要轻点鼠标,一个人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同时监管多个市场,而且基本杜绝了农贸市场‘管管就好,松松就乱’的现象。” 

全区260个高清红外线枪机摄像头,实时显示每个农贸市场内各个角落的情况,农贸市场、工商(质监)所、区工商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在监控室里,就可以对农贸市场实现全天候监管。监管内容为环境卫生、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价格、治安消防和市场主体(包括信用)管理等。

汉阳区工商质监局视频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袁琳介绍,一级监控设在局视频监控中心。视频监控中心每天对32个市场进行全天监控,早上8时30分对市场进行点名,每天对各个市场进行4次检查打分。每次检查时发现问题及时呼叫市场,督促其立即改正,并将问题画面截图,留作查证,检查打分完毕,电脑会存入问题截图、分数。每天下班前,将各市场的检查打分情况、问题所在汇总成表,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各个工商质监所。

系统运行以来,发现问题直接、解决问题迅速。视频监控系统直接通过连接摄像头的显示屏发现市场问题,通过系统配备的语音系统反馈到市场,直观明了。不仅节省了工商人员到市场现场巡查的时间,解决了目前工商人员少、巡查力量不足的问题,大大节省了执法人力和时间资源。

近年来,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民众担忧,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被业界频繁提及。“食安险”即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不仅可以在食品出现风险时起到赔偿的补偿机制作用,更是可作为第三方起到安全监督,促使企业做好食品安全管理。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早在2012年,为推广食安险,2012年,我市硚口区政府就联合保险企业,率先在硚口区开展食安险的强制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实现对硚口区校园食品供应企业的全覆盖。

2015年2月,硚口区一家烘培企业担起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主动缴纳“食安险”4万元,在企业做好安全把控的同时,让消费者多加一道保障。

“这是食品生产行业成交的武汉第一单,”承保企业长安责任保险湖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胡炜说,在他们日常查勘工作中,如果发现客户储存的大米没有防虫、防潮就会对其进行提醒,督促其整改,或将数据提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在武汉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之际,“食安险”有望在全市推广,届时有更多企业参与其中,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江夏区实施精细监管,监管界限明确清晰,监管制度严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提升,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农产品生产集约化水平低、上市时间不确定等因素,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摸清生产经营主体、明确责任是监管起点。

创建以来,该区录入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1377家,各街道、办事处与本地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种养大户、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农贸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签订率100%。

在此基础上,建立红黑榜制度。该区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管理制度》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业)及农资经营门店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将无证企业、抽检不合格企业、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企业等依法公开并纳入“黑名单”重点监管。

此外,该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将15家农资门店试点纳入到统一的监管平台, 2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12家街一级监管站检测室与监管平台实时连接,达到查阅、监控的目的。

在白沙洲、皇经堂、四季美三大批发市场分别建立“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测站”

建设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食品“前世今生”

信息可查

昨日,在东西湖永旺超市,店内设置有生鲜食品查询终端,有市民将刚买的蔬菜一扫,立刻显示其来自我市一大型生产基地。

大型超市生鲜二维码追溯系统是采集或集成熟食、豆制品、肉类、蔬菜等食品的全环节质量安全信息,包括产地、生产和生产者信息,以及原材料、辅料、添加剂、投入品的品牌来源等信息,这些信息与超市卖场管理信息系统融接。消费者购买食品,在卖场称重包装时,价签上会自动打印出GM二维码追溯标识,可使用二维码查询终端或“智慧眼”手机二维码查询软件扫描二维码追溯标识,便捷快速地获得所购食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

到目前,全市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沃尔玛、家乐福、永旺、大润发、华润苏果等8家大型内、外资超市近150家卖场和80家中百便民超市建成这一体系。

与此同时,全市仟吉、皇冠、周黑鸭等14家糕点、卤制品生产企业也加入到二维码追溯系统中,其900余家直营门店实现了散装食品、部分预包装和锁鲜装食品的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扫扫生鲜食品上的二维码,就知道这种食品的“前世今生”,餐厅门口就能通过大屏幕把后厨的卫生环境看得一清二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走基层”武汉行活动中,中央媒体记者连日体验并点赞江城“明厨亮灶”及食品二维码追溯系统。

我市一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操作现场

执法人员在集贸市场进行检查

厨房操作间洁净,台面锃亮,工具摆放有序

通过“明厨亮灶”,食客可随时查看餐厅厨房内的一举一动

一面包店内,消费者通过“智慧眼”APP扫描食品上的二维码,获得糕点的具体信息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