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大县城”小目标:武汉的野望--透过数据看武汉的城市价值

  • 来源:武房网
  • 周鹏
  • 话题 武汉数据
  • 分享

从7月开始,从全国到各地方的GDP数据都陆续公布,我们来聊聊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虽可能是一叶障目,又可能是管中窥豹,大家见仁见智。透过这些数据,我们或许可以畅想一下武汉的未来。

武汉=上海?

没错,我就是标题党,就是想搞个大新闻。然而,数据似乎并没有打我的脸。2016年上半年,武汉的人均GDP是50396元,上海的人均GDP是53646元,双方相差无几。有没有一种复兴“大武汉”目标接近完成的感觉?呵呵。

图片1.png

上海武汉弱爆了?

有一个城市在2014年人均GDP就达到了223341元!这样全年算下来,怎么也是上海或者武汉的2倍多!是不是瞬间觉得上海武汉弱爆了?这个城市是新疆的克拉玛依。不过,到了2015年克拉玛依的这项数据下降到了171908元。

戳破泡泡

图片2.png

关于第一点,这个现象其实早就存在,例如早在2012年,上海人均GDP是约8.7万元,武汉则是约8.2万元。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面前,这个数据太过苍白无力。如果唯人均GDP论,卢森堡就是世界第一强国了。“大县城”和大上海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而关于第二点,与克拉玛依类似的城市还有鄂尔多斯(16年上半年人均GDP是95869元)和东营(16年上半年人均GDP是79773元),早几年的话还要加上包头、大庆和阿拉善等几座城市。这几座城市是资源型城市,早些年靠山吃山,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而且是遥遥领先。在当前,资源的枯竭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他们都开始走向衰落。还有一点,他们的GDP总量少,带不动更多人一起飞。

武汉的小目标

图片3.png

我们首先应该庆幸武汉不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否则很有可能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逃离武汉这个话题了。他们对武汉而言是没有任何参考性的,那么就让我们从从容容地来说说武汉的未来。

2016年上半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7533元,而武汉为18120元。那么为什么在人均GDP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会出现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呢?肯定有人在觉得是“满城挖”的原因,说是因为武汉基础设建设投入大;或者说是武汉的数据有“水分”。其实并不是如此。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第三产业在2016年上半年的GDP占比分别是81.90%、70.80%、68.06%和61.02%,武汉这个数字是54.90%。参考另一个城市成都,上半年GDP略高于武汉(5590.18亿对5345.87亿),第三产业占比是54.30%,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447元,两个城市简直一模一样。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确实对人均收入影响很大。

所以武汉的小目标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然而没人能扭转乾坤,短期内就把武汉的产业结构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还是应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发展。有一个模板苏州。苏州16年上半年GDP是7557亿,第三产业的比例和武汉接近,为51%,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2元,。苏州,一个在我们印象中的旅游城市,第三产业只占51%,简直不敢想象他的工业得有多强。第二产业并不是带不动收入提升。

相比之下,武汉的一些优势是苏州没有的。

首先,经济的辐射能力。背靠上海,省内还有南京等一帮经济强市,苏州没办法像武汉一样集中资源,也没办法影响太大的范围。

其次,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是现在沿海发达城市头疼的大问题。武汉的劳动力来源除了省内,还有可以从周边省份吸引,且成本远低于苏州。

第三,交通枢纽。九省通衢不是吹的,不仅自己的产品输出其他地区方便,还可以作为一个物流基地。

第四,央企的发力。苏州的产业是靠台商起家,武汉比不了,但是武汉有中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不要小瞧了这一个项目,它自带的是一整个产业链。

以上任意一条优势,放到任何一个三四线城市,都能成为他们经济支柱,保证他们哪怕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时候都能衣食无忧;放到二线城市也能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当然有个前提,只要他们没对房地产沉迷太深。

除非武汉太过败家,否则,武汉的未来城市价值是只会提升的。

责任编辑:甘心怡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