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南北两位分行长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逻辑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顾月
  • 话题 信贷企业
  • 分享

中国工商银行一南一北两家分行——保定分行与中山分行的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都超过了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这是日前,工行银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内部统计数据。

  今年上半年,工行中山分行向全市新增发放贷款约90亿元,其中超过20%贷款投向小微企业,高于全市同业占比。保定分行则在2015年向549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2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17.24%。这些贷款大多都投向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支持了当地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别采访了这南北两地分行的行长,通过对当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回顾,寻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破题之道。

  银企信息不对称是关键

  小微企业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账户公私不分,银行难以对借款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是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的重要原因。

  “中山市有9.6万户私营企业和19.4万户个体工商户,我们超过一半的GDP都是由这些民营企业创造的。市场在这里,当然要深耕。”工商银行中山分行行长刘同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推出了社会征信与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整合了当地税务、法院、环保等24个部门的企业相关信息,并支持小微企业直接从网上发起融资申请和提供资料。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企业前来借贷时,银行会先从这个系统中调阅查阅企业是否有依法纳税,法院是否有查封财产,公安部门是否曾立案调查等信息,全面评估企业的征信状况。

  此外,刘同朋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行规定对环评不合格或曾被环保部门处罚、至今仍未整改的小微企业借款,实行一票否决制。

  截至今年6月,工行中山分行已使用该系统为超过150户新增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企业从资料提供到银行受理、贷款发放等流程进一步简化,最快只需5个工作日左右。

  而在没有建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保定,工行保定分行则针对地区制造业客户较多的情况,从传统三张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看到新三张表(水表、电表、纳税申报表)。“水电是生产的必须,如果哪个月水电用量出现大幅度下滑,那多半是企业生产出了问题,这贷款就得谨慎了。”工商银行保定分行行长张志勇说。

  一笔资料齐全的小微信贷,从申请到发放大概要7个工作日,里面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客户经理在审核资料、实地走访。保定分行小微金融业务主任霍光说:“你得和老板多聊几次,亲眼看看企业的产品押品,知道这笔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打听下他在业界的口碑。虽然都是土办法,但很管用。”

  此外,保定分行与税务、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合作,通过大数据对接、筛选,建立小微企业递进式目标客户库。目前,已为精准客户库中的49户小微企业办理贷款2.82亿元。

  “客户库的建立,不仅可以让银企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还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和信贷需求,提高贷款利用率和申贷获得率。”张志勇和刘同朋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

  缩短小微信贷审批链

  传统银行的信贷审批需要上报到一级支行,但上级支行对当地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过长的审批链加大风险,降低效率。“小微金融服务团队应该是专业化、本地化。银行的客户经理必须同客户相互了解,以因地制宜的对风险进行评估。”刘同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工行在部分二级分行及一级支行成立小微金融中心,派遣审查人员常驻中心,同时向二级分行行长及一级支行行长转授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并配备专业化的人员,以提高审批效率,控制小微企业信贷的实质性风险。

  在不良率方面,工行中山分行的不良率仅为0.12%,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也只有0.2%,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行保定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则略高,为2.22%。

  实际上,中山区域内不良率一直不高,2016年中,中山银行业不良率为1.42%,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

  中山人做生意讲究实际,多经营民生用品,大部分企业家不喜欢去投资高杠杆、风险的行业,整体社会融资杠杆不高,没有太大去产能、杠杆的压力。保定则存在一批钢铁、煤炭等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去产能、杠杆的压力较大。“不过等这一批不良贷款清收完毕后,不良率还会降低很多”。保定分行分管小微金融的副行长付立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也因为中山的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土壤良好,银行投向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刘同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

  在银监会“三个不低于”的指示下,金融机构既要大力发展小微信贷,又要严控风险。鉴于小微信贷相对于其他信贷业务风险较高,多位银行从业者表示,希望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风险指标考核上有所支持,将小微企业信贷不良率作为独立考核指标。

  “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的考核要更多落脚在整体风险控制上,对于个别风险案例,对经办人员责任评价应实施尽职免责,以及合规操作下风险无关联免责制度。若既要大力支持高风险的小微金融,又要严查个人责任,不就跟又要马儿跑,又不给吃草一样吗。”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从业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杜翱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